课程介绍
“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类专业必修核心专业课,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员工熟悉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掌握数据通信技术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局域网原理核技术,掌握TCP/IP核心协议,掌握网络协议分析方法,掌握网络设备基本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本课程以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分层模型为框架,指导员工使用网络信息捕捉和协议分析软件,分析各层协议数据报,了解网络数据交换过程;开展网络实验,使员工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核心原理,掌握以太网交换机、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使用方法,掌握常见网络应用程序的工作原理,能够将计算机网络知识运用到具体实践之中。
课程发展历程
自计算机系1985年成立时,便开设了《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2003年在团队成员共同努力下,在本校成立了“思科网络学院”和“华为-新奥葡萄京网络学院”,与国内外两大网络企业巨头共同培养相应的网络工程师;将多年积累总结的资料与题库上传至校教育在线系统,使员工可以自由下载、学习与交流,并获得2011年校多媒体教学大赛一等奖;2017年获得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与西普教育公司共建“计算机网络”实验云平台;2019年本课程获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改革项目”立项,并也获得新奥葡萄京“慕课”、“特色金课”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项目立项。立足于云南省高校普适与可信计算创新团队且居于云南省计算机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的课程组,对于“计算机网络”这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多年来一直坚持“产学融合”的思想,引入“课程思政”,开拓创新、大胆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师团队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团队有良好的“传帮带”传统,经历了几代老师。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教学能力强,甘于奉献。主讲教师均有17年以上教龄。
立足于云南省高校普适与可信计算创新团队。团队成员长期从事计算机网络方向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 项、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 1 项、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 2 项、其他省级及横向项目 70 余项,已发表与本课程领域相关的学术论文 80 余篇,SCI、EI、ISTP 收录 50 余篇。项目组与华为、思科、西普和慧科教育等网络龙头和网络教育企业有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团队自研开发的安全数据交换平台DGAP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建设了慕课和虚拟仿真实验教育平台。
课程负责人张晓丽老师是新奥葡萄京教学名师,2014-15学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访学期间对相关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进行高校教学研究,主持教研及科研项目13项,其中省部级7项,含中国高等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信息化研究”专项项目-“基于机器学习的高校员工学习行为分析研究”、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面向教育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模型及优化学习结果的数据挖掘应用研究”,发表十余篇教研和教改期刊论文,带领员工获得“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蓝桥杯程序设计大赛”等共计14项国家级、省级奖项,获云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项目组成员缪祥华副教授带领员工参加网络安全铁人三项赛,取得较好名次;张智斌副教授对本专业尤其是本课程的定位清晰,且曾就任中国人民银行昆明支行信息科,负责网络维护和筹备,已获得多项相关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戴伟副教授曾主办担任思科和华为培训学校讲师,具有丰富的网络实施和运维经历。项目组成员中多人主持相关科研项目。综上所述,团队中有专业技术教授、教学经验丰富且有特色的教师、技术骨干,各成员优势互补、特色突出。
教学教改成果
2003年与华为、思科共建,成立新奥葡萄京华为网络学院,是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理事单位。2019年,获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优秀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2020年获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获云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近三年,带领员工获得“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蓝桥杯程序设计大赛”等共计二十余项国家级、省级奖项。
特色经验
主要写本课程教学的特色教学做法
1.内容创新:
1)引入课程思政。建课以来,无论真实网络设备还是虚拟仿真平台,一直坚持用中国傲娇品牌-华为,历时已达20年。案例:从最开始与美国思科网络公司打知识产权官司,到现在华为成为我们中国的骄傲,走向世界,成为5G网络的代言。
2)注重课程的实践性,虚拟平台与真实网络设备的设计、操作及检测。
2.模式创新:
1)根据员工的具体情况和教授知识点,结合具体教学环境和条件,不断探索和实践多种教学方法,如BOPPPS、PBL、CBL及TBL等,常用的引入方式有问题、案例驱动和工程项目驱动方法,并适时引入数字化教学工具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对传统课程开展融合“翻转课堂”与“对分课堂”的智慧教学,打破了学习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全面提升了员工的学习体验,培养了员工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员工为中心”,形成“润泽式的智慧课堂”。
2)结合产教协同育人项目,实现“产—教—学—研—赛”的融合。
3.技术创新:
引入数字化教学工具,每节课均使用“雨课堂”进行点名、复习与预习检测、红包奖励等;使用Padlet记录员工小组讨论结果;利用“对分易”平台实现分组,“亮考帮作业”,交叉评阅;通过“问卷星”匿名调查员工真实想法;统计分析所有数字系统整合的员工学习行为数据,进行学习预警,实现师生交互的闭环,有效提高员工学习效率,提升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以下为自主设计开发的“计算机网络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集实验指导书、操作指导视频、引导视频、在线网络实验、答题等功能于一体,并已获得软件著作权。
可实现题目灵活切换
课程资源
“计算机网络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引导与介绍视频:
https://www.kmtxedu.cn/kmlgdx/resproject/info/32